

神話故事Fairy Tale
邵族之根源
邵族祖先帕達木率領幾十名族人上山打獵,幾天下來卻毫無收穫,直到一天有隻獵犬瘋狂似地吠叫在叢林裡搜索,驚奇地發現了一隻從未見過的白鹿。等候多日的族人為了不讓眼前的獵物落空,收持武器拚命地全力追趕,直跑到今天的「南投魚池鄉」。再見白鹿時,牠卻忽然躍身一跳,墜入「日月潭」中,族人失望得懊惱時,卻也發現了這座潭能夠帶給他們豐沛的資源,有清澈的水與肥美的魚,於是帕達木回到家鄉後告訴了族人,便帶領近百人來到日月潭旁定居。隨後「帕達木」被推舉為邵族第一代頭目,在今天的日月潭拉魯島附近,一棵三十個人才抱得住的巨大「茄苳」樹下,召集族人向樹神發誓:從今而後,不論富貴貧困,永遠不會搬離此地,只要茄苳署長出一片新葉,邵族人必增添一人。
白鹿傳奇
其他傳說故事為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著作權所有

歷史變化History
拉魯島變遷
清領時期1722年(康熙六十一年)巡臺御史黃叔璥來臺考察所寫下的〈番俗六考〉中,就已提及主要住在水沙連與珠山(拉魯島)上的邵族。後來由於閩粵兩籍漢人的移入,邵族和平埔族群均受到漢化,尤其華南社會強勢文化的影響,而政經形勢的改變,以土地關係的變遷影響最深遠。其中1726年的「骨宗事件」及1814年的「郭百年事件」是台灣史上重大的族群移民及漢人侵墾大量屠殺原住民的可怕事件。之後瘟疫的爆發,使邵族放棄了拉魯島,散居各處。
1895年清廷戰敗,由馬關條約揭開日本殖民台灣及澎湖的序幕。1931年日本人在振興發電工事後,在邵族的祖靈聖地Lalu「玉島」建立「玉島祠」祭祀日本水女之神。1934年日本人將邵族人安頓至卜吉社(今德化社)移居,該地為台灣電力會社所有地,每年向邵族納稅租穀,改變邵族原有的生活方式。國民政府來台後,政府將玉島賦予「光華島」之名,寓意有「日月光華」及「光耀中華」之意。卜吉社被命名為「德化社」,但這些名稱仍是沿襲日本人對原住民的差別待遇。
1945年台灣光復後,大量漢人移入經商,購地與租屋過程造成許多糾紛,更加速邵族土地的失去,「頭社」聚落早已變為漢人村莊,而後拆去島上玉島祠神社,1978年在島上建造「月下老人亭」供遊客膜拜祈願。因長期受波浪沖蝕影響加上921大地震,島嶼面積持續縮減,島上的月下老人亭遷至日月潭周圍的日月潭龍鳳宮。2000年邵族人在島上種下茄苳樹,象徵卲族子孫世代文化綿延不絕。之後並簽訂《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》島嶼恢復原住語之名─「Lalu」,故有「心中聖島」之意。2006年拉魯島面積只剩20坪,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展開「抬高計畫」,將面積擴大8倍至160坪。2013年拉魯島已完全封島包含浮島在內皆禁止遊客登島,只能乘船接近。目前滿水位時甚至只剩二十坪不到的面積。